文化旅游 详情

文化旅游 风生水起正当时

2018-02-05 17:03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欣 编辑:多杰卓么

                                                  特约记者李欣

  文化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是无烟的GDP。
  2017年,我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抓手,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一个朝阳产业的成长故事,正在青海大地上演,文化旅游这个朝阳产业正在崛起。
  文化旅游产业踏上“新征程”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黄南州委、州政府通过组织当地企业和民间艺人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各类文化产业活动,促进唐卡、雕塑、藏戏等为主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如今全国各地已设立热贡艺术创作展销窗口近二百家。此外,在唐卡绘制、堆绣制作的基础上,开发泥塑、藏香、传统弓箭、民族服饰等文化旅游纪念品上百种,并申请注册了金色热贡、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等多个品牌和商标,逐步实现以文化带动当地牧民增收致富。目前,黄南州正在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管理,打造全省新兴文化旅游城市。
  这的确是一场值得关注的“新征程”。
  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的25个重点项目,已有22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成功举办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青海香巴林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旅游企业……
  2017年,省政府设立20亿元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促进全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举办了首届全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省文化企业达6090家,通过政府引导,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取得较好成效。“十三五”以来,签订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金额11.45亿元。先后实施了西宁城南文化产业聚集区、尖扎文化创意产业园、热贡艺术文化产业园、茶卡“天空之镜”特色文化产业园、玉树康巴藏文化产业园等21个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2017年我省13个项目获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90万元,引导撬动社会投资10.6亿元。
  这些成绩又成为一种动力,让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具前行的力量。
  文化资源禀赋让旅游业提速
  这个春节,西宁和成都市民有福了!
  前不久,成都自贸试验区和西宁市签订协议,在文化旅游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整合各方资源,联动打通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链条,还与谷歌、支付宝、高德地图、京东、携程、滴滴、饿了么、58同城、苏宁等多家互联网合作,共同推出定制版支付红包、出行红包、特价门票、特价住宿等,西宁和成都人民,今后可以共同分享美食、美景、美好生活和美好心情。
  旅游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文化因旅游开发而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我省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优越,现实基础雄厚,机遇千载难逢。旅游部门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青海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青海省加快提升旅游业发展行动方案》,旨在弥补我省旅游业发展短板,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提升,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我省旅游大发展。2017年旅游项目总投资拟达到262.96亿元,到位资金143.98亿元。向国家旅游局上报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24个,其中19个项目被列入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禀赋,给了青海旅游游刃有余的底气。
  2017年,全省旅游部门筹划推出13项内容100余项系列活动。举办2017年冬春季旅游活动,推出“非遗宗教探秘之旅、民俗风情体验之旅、欢乐冬日冰雪之旅”等九大类70项活动。在格尔木市成功举办“昆仑峰会”文化旅游体育系列活动。组织市州旅游局、旅游企业赴陕西、江西等7个省25个城市,围绕“大美青海自驾圣地”开展大美青海走遍中国暨“百景走百城”推介活动。组织140台兰博基尼、玛莎拉蒂、保时捷、法拉利等世界名车和400余名自驾体验者、120余名媒体记者参加的自驾青海丝路行及“五客汇青海”网络大咖、哈雷英雄汇重机嘉年华青海行、茶卡盐湖景区组织千人“快闪”等系列活动宣传推广“大美青海”。赴俄罗斯、美国、日本、泰国、越南、柬埔寨、英国参加境外旅游展会,开展旅游合作交流及推介活动。
  品牌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镶嵌在雪山草地间的茶卡盐湖被誉为“天空之镜”,它以独特的魅力和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2017年初夏,茶卡盐湖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诗行茶卡盐湖,歌吟天空之镜”——中国诗人茶卡盐湖采风创作活动在景区举行,我国著名诗人舒婷、“中国诗坛四公子”等省内外二十多位知名作家、诗人以诗歌为媒介,充分领略了盐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历史景观,同时开展文学采风创作,留下丰富的文化成果,提升了茶卡盐湖的地域文化影响力,扩大了“天空之镜”的知名度。“融合”是当下文化发展的热门词。除了为传统文化版图“开拓疆土”之外,我省文化旅游发展催生出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和旅游品牌,极大地增强了文化旅游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并成为我省文化旅游发展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组成部分。
  2017年,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传承历史文化上做文章。在彰显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在打造品牌节会上求突破。
  积极举办特色突出、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充分利用青洽会、环湖赛等活动的品牌效应,将品牌经济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举办大美青海文化旅游商品消费季暨旅游商品创意大赛,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文化特色、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通过“大美青海”文化旅游美食节提升旅游消费品质,积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启动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景区(点)工作;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开展“寻找青海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活动。举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青海彩陶符号的羊绒围巾、现代题材掐丝产品、藏毯、金镶玉系列、石艺画、布贴画等,已经成为我省旅游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商品,提高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每到旅游旺季,全省各地都会举办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充分展示各地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个性,增加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同时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随着来青观光旅游人数的增多,更多游客被大美青海独特的历史文化所折服,对青海依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前景看好。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推进“文化名省”和“旅游强省”的嘹亮号角中,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巨轮,风帆正劲,乘风破浪,正向着新的目标行进。
  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众所周知,在辽阔的青海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交汇、碰撞和融合,具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几年,我省从战略决策、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扶持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对旅游项目中的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在促进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还不够;在主动融入文化旅游经济圈,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方面还需加强。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将给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关地区和部门应当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和遵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长效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编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逐步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合力。破解制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补机制,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及文化旅游项目的推介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保留原生态和本真性的同时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充分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旅游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市场推广,逐步提高信誉和影响力。
  实践证明,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内外许多文化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强化融合即是发展的理念,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进一步树立互促共赢理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可以在融合发展中达到互促共赢,产生叠加放大效应;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理念、载体、市场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助旅游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形成旅游、文化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努力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石化金,成就文化旅游梦
  走进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而仔细端详公园内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块石头,仿佛都在诉说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土和石头,就不得不提公园创始人青海天地人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喇海青。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喇海青对土和石头情有独钟。他认为,土地和石头是人类最初的摇篮,也是最后的精神家园。保护土地和石头就是在保护万物的生命,在保护人类自己;尊重并热爱土地和石头,其实就是在尊重和热爱人类的未来。
  2000年,喇海青将积累的近2000万元资金投资创建了贵德黄河奇石苑,是目前黄河流域唯一成规模的以黄河石为主题的私营园林。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贵德县境内一处以丹霞地貌为主体的自然景观,这里山峰突兀耸立,地貌悠久奇特,山体色彩多样,仿佛能和人类对话。
  十多年的时间内,喇海青投资上亿元资金,在荒凉的山沟里修建道路,种植苗木,引进水源,修建房屋……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七彩峰丛景区在他的努力下一点一点雕琢成型,文化底蕴慢慢沉积。13个文化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形态各异的峡谷被巧妙地改造,成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女娲峡、千佛峡、通天峡、七色土等都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质遗迹和自然奇观。
  如今,在喇海青的带领下,天地人缘公司在贵德创建的黄河奇石苑,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风峰景区、麻吾峡风蚀壁龛景区,分别以自然的黄河奇石资源、丹霞地貌资源和风蚀壁龛资源为观赏载体,用哲学和艺术的思辨手法,将生硬的石头和肃穆怪诞的峭山石崖变成了演绎人类土文化、石文化和和平文化的艺术殿堂。
  立足自然资源、大力弘扬文化理念的产业思路,使天地人缘公司所创建的这几个景区,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从最初几万人的年游客接待量增长到突破40万人次;从起初的年收入几十万元快速增长到现在的几千万元。公司积极倡导文化旅游产业,不但自身充满“文化味儿”,也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研发制作了《仰望黄河看贵德》等图文并茂的土、石文化产品;以“七彩土、黄河水、黄河石”为主的《贵德三宝》旅游产品深受游人喜爱;文化部授予奇石苑所在的河西乡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授予公司“民营企业最佳文化创意奖”“精神文明单位”“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
  在这片文化的圣土,天地人缘公司投资举办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杰出诗人颁奖典礼”,中国“西部星光”电影颁奖典礼;连续两年举办了世界杯攀岩赛等大型国家级、世界级文体赛事活动,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面对成绩和荣誉,喇海青并不满足,他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把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为原始生态和文化养心的世界地质公园,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结成姊妹公园,使贵德真正成为世界的文化旅游集散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