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详情

说走就走 路不再长

2018-12-10 09:40 来源:海南报 编辑:索南扎西

微信图片_20181105105732.jpg

 ——改革开放40年自治州交通事业发展综述

        40年前,海南地区的公路多为砂路、土路,少有柏油路。对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各地群众来说,走出村口,就意味着要“出一趟远门”了,甚至要为此收拾好几天,备好路上的干粮,谁要外出全村人都知道。

  40年后的今天,道路四通八达,一抬腿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乡村面貌越显年轻,群众空前便捷的出行方式,正是40年来海南州各项事业变迁、进步的缩影。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断头路多,走夜路更是一步一惊心,大部分地区车辆勉强通行或不能通行,而以牛、马、骡驮运为主的运输方式更是晴通雨阻,这是我州偏远农村牧区三四十年前的真实写照。“年轻的时候没去过县城,更别说去州上。现在坐车去县城一个小时半就到了,每年县上有什么大活动我都会去看。”今年60多岁的同德县秀麻乡莫合村村民豆才加回忆,四十年前去县城那是男人们的事,家里的女人要为此提前几天准备,喂好马、准备好来回路上的糌粑和牛奶,天不亮就得出发。
  据史料记载,1957年,我州地方公路建设开始起步。“文化大革命”期间,仅铺设了恰卜恰和贵德、贵南县城17万平方米的黑色路面。1971年,州革命委员会设工业交通局。1978年,五县恢复工交科。1977年,随着龙羊峡水电工程上马,修建了吊龙、三贵等一批公路干线。1977年至1982年,全州新修建公路5条,共计258公里,总投资2313万元。至1985年,全州共建造桥梁57座、1360.2延米。
  1986年后,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州交通事业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公路里程从1990年的2787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6015公里,基本形成以州府恰卜恰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横轴线,以同兴公路、三贵公路、共贵公路和千哈公路为纵轴线,县乡村地方道路为补充,连接黄河两岸5县40个乡镇的“三横四纵”公路路网发展格局。

  到“十一五”,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5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8倍。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80公里,增长50%。公路网密度由8.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全州交通运输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新改建公路5357公里,使全州公路里程达到11858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26.5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牧民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困境。

  此外,跨越黄河天堑的尕玛羊曲黄河特大桥和唐乃亥黄河特大桥,作为我省境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和同兴公路建设中的大小桥梁,已成为我州黄河谷地又一道别样的风景。
  现如今,全州已经基本形成了州府通高速、县城通二级、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畅的路网结构,共和县恰卜恰镇成为了青南藏区区域交通枢纽,连通了藏区、外出新疆、四川、甘肃等出省交通要道。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即上车,日行千里路”的梦想成为现实,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交通工具的改变诉说时代的变迁

     “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攒钱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每天把黑皮包往车把上一挂,上下班别提有多潇洒。”今年78岁的共和县恰不恰镇居民许崇宗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七十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是人们的梦想,也是幸福的象征。当时的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而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牧区,谁家要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是让亲戚邻里刮目相看的事。

  80年代,自行车在城镇开始普及,成为代步工具并开始在乡镇出现。“在曲沟中学上初二的时候,因为上学路实在是太远家里就给我弄了一辆二手的‘大梁瓦’。”关于交通工具,今年50多岁的海南州供电公司职工曹先生有着一段难忘而值得回忆的儿时记忆:“每到散学的时候,骑上它就能忘了肚子饿,轮胎磨掉了只剩钢圈也舍不得给别人骑。”

  到了90年代初,曹先生开始踏入工作,他也从曲沟乡曹多隆村搬进了县城,这时“嘉陵”摩托车开始走进他的生活。骑着一辆摩托车耀武扬威的走在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艳羡的目光,也就是从摩托车开始,人们的出行方式开始发生大转变。

  到了后来,摩托车已完全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遍布城乡、农村和牧区。同时,小轿车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进入群众家中。就在2009年,曹先生又买了一辆人生的第一辆小轿车。“30多年前,去趟西宁要算一件大事,7、8个小时才能到,所以要准备好干粮。”家住共和县恰卜恰镇城北新区的退休干部张先生今年快60岁了,他回忆考上大学的那一年从共和县铁盖乡坐拖拉机到恰卜恰镇街心花园,第二天班主任带着他去了西宁。“西宁的路上,车厢里尘土飞扬,满身是土,冬天的时候坐在车里手脚冻的更是受不了。”张先生回忆。

  目前,全州69条客运班线、25条农村客运班线、61条城乡公交线路,辐射了36个乡镇和354个行政村,满足了各族群众的出行需求,乘坐条件舒适。此外,在青海湖、龙羊峡、贵德还能见到轮船、游艇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高原风光。

  回望4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街道已变得车流不息,一片繁忙。群众出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坐公交、打出租、乘坐客运车,还可以坐高铁、乘飞机跨省市远行,而且私家轿车也已经遍布我州农村牧区。

  从不愿意抬腿出门的困境到说走就走的便捷,人们尝到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辛酸和快乐,也体验到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带来的富足。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