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详情

踏雪入村听“冷暖”

2019-01-07 11:43 来源:海南报 作者:栾雨嘉 编辑:索南扎西

QQ图片20181211152634.jpg

20643364e341baede8406c61cebe249c.jpg

    “啪”,68岁的拉措吉轻轻扭开了电灶开关。不一会儿,她听到了电流“滋滋”流过的声音,电炉丝慢慢变红了。她将手放在离炉子很近的地方,感受着发热的电炉丝转递到掌心的温暖。这是搬出大山后,她第一次学着使用电灶做饭。
  拉措吉踮着脚在自己50平方米的房子里走来走去,生怕踩脏了拾掇干净的地,但却又怎么也看不够,怎么也喜欢不够。这是搬出大山后,她在离自己家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摇了号”,分得了这套属于她的“小天地”,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拉措吉有些害羞:“终于搬下来了,搬下来啥都好,就是这马桶有些使不惯。”搬出大山后,她第一次用上了坐式抽水马桶,对她而言这是“新奇玩意”,她有些不适应……
  拉措吉是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的村民,原先她定居在廿地乡切扎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她实现了在县城里居住的心愿。
  切扎村是纯牧业村,也是深度贫困村。村子自然环境恶劣,没什么可发展的产业,人们世代放牧为生。长期放牧破坏了草场的生态环境,因为居住偏远、分散,村民们摸黑踩着砂石路到几公里外的地方背水已是家常便饭,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愈发贫穷。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共和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韩香说:“我们决定实施切扎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居住偏远分散、生产生活设施差、脱贫难度大的1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共和县恰卜恰镇城北新区环城北路处进行集中安置。2018年10月,101户已经全部搬迁至此。”
  在最初,有些群众们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也害怕猛然间搬到城市不知道干什么。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反复做工作,告诉他们搬下山不仅可以保护草原,而且搬出来的日子只会更好,村民们也慢慢转变了思想观念,同意搬出大山,让草场的植被得以恢复。
  韩香指着一排排新建的房屋说:“这就是新建的51栋住宅,有一人户型、两人户型、三人以上户型可供贫困户们选择。在公共配套方面,配建了村级活动中心,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路灯、停车场等,还配建了市政给水,排水,室内电地暖,室内卫生间等设施,说是中高档小区,一点不为过!”
  如今的村庄已经不是人们认知中“牧业村”的样子。村民的居住条件、村容村貌、生活习惯,向着城市文明靠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都有很大提升。村民们将草场、牲畜折股量化入股流转到合作社,子女可就近读书,自己可就近看病、务工,他们的身份也在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发生着改变,实现了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县扶贫开发局的工作人员张德英介绍:“为了让村民们适应现在的居住环境,防止他们觉得电费高,又烧牛羊粪,共和县供电公司实行惠民政策,不仅将村民的电费给予一定的优惠,也在为期六个月的采暖期内将电价减半,倡导村民们使用更加干净、清洁、绿色的能源。”
  村民们面临着安居后如何实现“乐业”的问题,韩香说:“此处靠近109国道,是去茶卡盐湖、青海湖、倒淌河、龙羊峡等景区的必经之地。在后续产业选择上,依靠交通要道沿线的优势,发展‘马路经济’,计划在搬迁地中的商业预留地建设投资848万元的以餐饮、住宿、汽车修理、购物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孵化基地,以土地、劳务、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扶贫产业,让村民们‘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傍晚时分,搬到新家的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吃完了亲朋好友的喜酒,正踏雪乘兴而归。这时,每家每户亮起了灯,在临近新年的日子里,切扎村的村民住上了新房子,有了归属感,有了心灵的港湾,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