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详情

草畜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

2019-03-12 10:04 来源:海南报 作者:肖玉珍 编辑:索南扎西

QQ图片20190218090204.jpg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草原进入忙碌的接羔季节,加上连日来的降雪天气,让才让当周异常的忙碌。
  每天天微微亮,是才让当周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他先从草料仓库把早已备好的饲草送往合作社6个畜棚中,然后均匀地倒进长长的饲料槽,还要拌进一些颗粒饲料,让牦牛吃的饱饱的……
  才让当周是贵南县森多镇完加六村的村民,也是该村“老扎西”有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饲养员。今年不到50岁的他,黝黑的脸上已布满了皱纹。
  从小习惯了策马扬鞭,在牧场上放牧牛羊的才让当周逐渐发现,由于曾经急剧增长的载畜量,不再轮牧的草场失去了“喘气”的机会,失去了草原,牧民将不再是牧民。就在才让当周步入中年时,他家的草场终于不堪重负,牧草一年比一年稀疏,牲畜也在逐渐减少。
  放牛羊,种青稞,地处农牧区过渡带的贵南县,有草山,也有耕地。老百姓既是牧民,也是农民。然而,更多的却是“戴帽”的贫民。“夏壮秋肥,冬瘦春死”是前些年贵南当地较流行的一句话,啥意思?贵南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杨振海说,传统放牧多多益善,导致牛羊超载。冬天草料不足,牛羊就得“掉肉”,加之贵南海拔高,牧草返青要等到来年5月份以后,青黄不接时,能不能挺过来,全看牛羊的“造化”。“草场重度退化40%,形成黑土滩40多万亩,沙化80万亩。”这笔扎心的账,杨振海现在算起来心还疼。
  牛羊在温饱线上挣扎,群众在贫困线上摇摆。以草定畜,刻不容缓。“为了要让更多的劳力从草原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做大做好,持续良性循环,我们县里又请来了‘老扎西’”杨振海说。
  2016年底,贵南县总投资2000万元的森多镇完加六村扶贫产业示范园建成并成功运营。园区引进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采用“牦牛托管寄养”的“五统一分”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饲料、统一饲喂、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定期分红,与合作社、贫困户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施品牌、技术、产品、信息等资源共享体系。
  目前,该公司通过“牦牛托管寄养”的模式,已实现一岁牦牛体重从传统养殖的60公斤增加到140公斤、牦牛日均增重由传统的0.38公斤增加到1公斤,实现约3倍的增长量。
  就这样,才让当周将自家的草场租给了“老扎西”,并将仅有的30头牦牛也“托管寄养”在了那里。
  草场和牦牛都入了公司,闲不住的才让当周和家人就去玉树藏族自治州采挖虫草,当年的虫草收入很好,一个月的采挖期赚了一万多元,一家人好一阵高兴,其余时间他就在县城里打工……
  时间过得很快,去年,“老扎西”又把才让当周作为饲养员和放牧员招聘到企业来务工,才让当周很高兴,因为他又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干起了“老本行”。
  “一个月2800,还包吃包住。”才让当周说,去年年底分红的那天下午,他去了趟银行,将钱存进储蓄卡。一查,已经存了好几万元。
  “等钱多了,我还可以自己做点买卖。”如今的才让当周拿着工资,干着老本行,一家人和和睦睦,别提有多高兴了。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