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海南 详情

【行走411】走进神秀河北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019-07-10 15:16 来源:青海长云网 作者:花棕 编辑:索南扎西

20190223113803961858.jpg

        7月9日,“行走411特别采访组”走进“宗日文化地”同德,采访了河北乡林场、赛若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地。

       同德县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距州府恰卜恰镇256公里,距省会西宁283公里。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历史悠久的宗日文化遗址、鬼斧神工的地域地貌、蜿蜒起伏的黄河流域以及地势险要的黄河大峡谷,构成了同德县独特的自然地貌。同德县境内的河北林场,天然林区密布,森林资源与动植物资源丰富,呈现出特有的高原生物多样性。林区内丹霞地貌分布广泛,经过长年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空中洞穴”尤为壮观。

      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件感人事迹,事情发生在河北林场副厂长切群加身上。切群加1993年3月参加工作,成为河北林场一名护林员,1995年被调至河北林场检查站工作。“检查站共有两个工作人员,有一天由于工作原因,一名工作人员去县里了,剩下我一个人,然后发生了一件至今回忆起都触目惊心的事情。”切群加说。

       当天,切群加像往常一样在路边检查所有出入车辆,突然发现一辆拖拉机很可疑,里面装着铁丝网、手钳子、猎刀等工具,凭着多年的护林经验他瞬间知道他们是盗猎者。“我提高警惕,在检查的时候还发现装在麻袋里的兽皮。当询问他们为何要干这行的时候,他们回答我是因为生活所迫,并哀求我尽量网开一面,但我有我的工作职责,当时就开出了罚款两千元并没收所有兽皮的处罚单。”切群加说,想不到的是那是一群亡命徒。“当天深夜这伙人闯进我家并将我打晕,拳打脚踢后甚至动用了猎刀,在向我头上泼水发现我没有气息,当时我应该是晕过去了,就将我扔到了一处山沟里。现在想想都会令人毛骨悚然。”切群加说,直到天快亮时才被一位路过的牧民发现,有关部门立即对那伙儿人进行了追捕,通过几天的巡逻后抓获了4人,3人出逃。

       切群加说:“此后,我的家人不支持我继续做这个工作,哪怕没有经济来源也不希望我到林场工作,但更多的人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此事也更加坚定了我保护大自然及野生动物的信心。在林场工作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林场是我的使命。”切群加坚持“保护自然资源及动物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受到当地群众和领导的好评。

       河北乡赛若村是藏族聚居的牧业村,全村拥有草场8.87万亩,可利用草场8.82万亩,全村有3个社。2018年赛若村因无村集体经济,被确认为村集体经济“破零”村。为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针对赛若村草场资源少、牲畜养殖少等特点,村书记和驻村队反复思考研究,实施藏式传统手工艺品及畜产品加工,投资70万元,其中,20万元购置多功能特种织布机1台、经线绕线辅助机1台、纬线绕线辅助机1台、纱线倒线辅助机1台、纺织机械附件2800个等设备。

       2018年12月设备和原材料陆续到位,对4名人员的培训也结束,并招录了3名村民进入了试运营阶段,生产了藏式背包、坐垫、靠背、毡等牧民生活用品以及挂件等旅游产品,主要将产品销往省内各旅游景点,为提升产品知名度,注册了“同德县牧人民俗商贸有限公司”。该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同德县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位于乡政府西北侧9公里处的赛琼沟,是河北乡格什格村的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该专业合作社成立初,全村共有78户405人入股合作社,现全村共86户413人全部入股合作社,入股参股率达100%。该合作社立足村情实际,盘活资源优势,延伸经菅模式,主要从事马鹿养殖和良种牦牛繁育两大集体产业。现该专业合作社共占有村集体草场8600余亩,建有高标准围栏12000米(投资120万元),饲养暖棚2座1600平方米,贮草棚2座240平方米,共饲养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属高原白臀马鹿)180余只(其中公鹿约60余只,能繁母鹿30余只),存栏优质良种牦牛240头,合作社总资产约达44余万元,该专业合作社采取互惠互补的经营方式,将马养殖、良种牦牛繁育两大产业的融为一体。其中马鹿养殖是目前同德县最大的马鹿饲养场。

       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拓宽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而且解决了社员的社保问题,探索出一条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镶嵌在黄河臂弯里的小康示范村”。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