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详情

茫拉河畔的幸福“花语”

2019-12-12 09:26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通讯员 贵南组 编辑:索南扎西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这片雄浑壮丽的土地上,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共振着贵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12个民族共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团结奋斗。茫拉河日夜兼程在贵南县境内缓缓流淌,用它宽广的胸怀和甘甜的乳汁,养育了勤劳质朴的贵南县各族群众。

       藏族汉子卓玛杰是海南州布绣嘎玛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2008年,他毅然放弃了在西藏蒸蒸日上的藏毯生意,将目光转向了贵南藏绣工艺。目前,卓玛杰公司创建的藏绣生产基地遍布贵南县、贵德县、共和县,在发扬藏族民间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汉族、藏族妇女致富创收。

       贵南县从来就不缺像卓玛杰这样团结带领各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的故事。茫拉河滋润这片土地的同时也滋润了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将这些花朵浇灌的明艳又茁壮。让我们在茫拉河畔,用心品读这座县城的幸福“花语”。

       花语之“奉献”,于无声处播撒充满爱的种子

       走进贵南县一个藏族用品加工厂,只见十几个工人正在麻利、娴熟地包装藏香包等物品。厂长关却才让介绍说:“目前,我们工厂吸纳了26名工人,其中6名是残疾人。我们优先考虑为当地贫困户、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就近务工。”

       最初,关却才让在贵南县森多镇的残疾人联合会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在入户过程中了解到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做一些事情。

       关却才让说:“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身体有缺陷,无法找到工作,也难以融入社会。但他们内心却非常渴望被这个世界倾听、了解,依然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也期望通过自已的劳动为家庭减轻负担。他们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注。”2011年9月6日,关却才让便创办了加工厂,在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家庭条件、帮助残疾人树立融入社会的信心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多杰才让是森多镇完秀村的村民,他患有肢体二级残疾。他说:“感谢工厂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还为我们提供技能培训。希望企业能够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让他们能够养活自己。”

       “2018年新春之际,为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丰富‘民族一家亲’的内涵,我们还举办了‘民族团结杯’篮球友谊赛。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也彼此交流了感情,促进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关却才让说。

       此外,2018年元旦前夕,关却才让为贵南县过马营镇的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今年,他为25名贫困职工每人资助了500元,为28名贫困残疾人每人捐赠了700元,还为全县10名贫困大学生捐助了20000元……爱心就这样被他一点点播洒,滋润着受助者的心田。

       花语之“创新”,“3432”让群众打开心灵之窗

       据贵南县茫曲镇党委书记吴得庆介绍:茫曲镇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创新了服务机制,制定了“3432群众说事”制度。通过这一机制,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还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群众说事”变成了凝心聚力的“民心桥”,也成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社区的枢纽。

       “3432群众说事”制度,即三有四问三议两考。“三有”即有说事接待人员、有说事联系热线、有说事记录台账。“四问”即问分管的事,问群众反映的事,问纳入办理的事,问已经办结的事。“三议”即突发事、急难事随说随议;热点事、敏感事让群众代表参与议、监督办;全局事、集体事共同议、集中办。“两考”即将说事工作纳入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吴得庆告诉记者:“茫曲镇那然村是一个纯回族村,村里幼儿园的厨师和保育员的工资一直没解决。自从推行‘3432’制度,他们把问题反映给镇上综合服务中心的接待员,接待员又反馈到我这里。随后我们镇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考虑到幼儿园学生多,村子是一个回族村的特殊性,加之村子又是一个省级重点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当时也没有收入。上会讨论之后,我们特事特办,为村子开了绿灯,划拨了经费为他们支付了工资。”

       贵南县茫曲镇城南社区根据“3432说事制度”制定了“居民说事”制度。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双芳说:“10月31日,有人反映居民楼供暖不热、地下室化粪池下水堵塞造成地下室淹没、楼道内臭气弥漫情况。随后,我和小区网格长、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后前往县供热站、县税务局、县住房和建设局、物业公司找相关负责人协商解决问题。我们还召开了协商调解会,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花语之“铭记”,百姓在心中筑起无形的丰碑

       贵南县有一位英雄,他就是门合。

       1967年9月5日,门合带领27名工人在贵南县塔秀乡当时被称为巴仓农场的地方装制驱云防雹土火箭。正式装制前,门合给工人们详细讲解了操作规程,一再叮咛他们不要麻痹大意。装制工作开始了,门合一边用一把小铁铲搅拌着两种炸药,一边将炸药装进火箭筒。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一点红光在一位工人手下闪动,这意味着炸药和装好的土火箭即将引起连锁爆炸,在场的27名工人会有生命危险。为了保护工人,39岁的门合用血肉之躯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郭蓉是贵南县塔秀乡党政机关办公室秘书,同时她也负责门合英雄事迹的讲解。她说:“每次给前来悼念、瞻仰的群众讲解,心中都会涌动出无限的感动,门合的事迹在当地百姓间口口相传。2018年,贵南县投资185万元,对门合同志牺牲的遗址进行维修、改造,修建了面积为650平方米的英雄门合纪念馆。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海南州、贵南县以建立区域性的党建品牌为抓手,将纪念馆打造成一个党性教育基地,以此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如今,这里也成为了继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后的又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在岁月流转的这五十二个春秋里,门合精神已化作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门合留给当地的一份最好的礼物。门合精神推动着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为县域的和谐事业添砖加瓦。

       门合纪念馆的管理员拉却太说:“有很多附近的村民自发来纪念他。就最近,公保、藏旦、塔克三个年轻人自发给塔秀乡巴塘新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买了3000元的衣服,我想这就是门合精神在普通百姓身上最好的体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