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新闻 详情

青海湖成为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宝库

2020-03-13 10:01 来源:青海新闻网 编辑:陶亚荣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田才 报道) “1959年至2019年期间,青海湖最高和最低水位差为3.58米。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持续增长,水位上升3.27米。目前,已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近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发布的数据表明,青海湖已成为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宝库。

  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宝库

  青海湖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地理区和气候区的交汇处,同时地处生物地理古北界、东洋界、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分布区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植物区系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紧密联系,植物种类构成复杂多样,已查明的种子植物共计445种,分属于52科174属,表现为温性植被与高寒植被共存的分布格局。

  青海湖环湖地区主要分布三大植被类型,其中温性草原,代表群落为西北针茅草原、芨芨草草原,在青海湖地区分布最广,鸟岛地区为典型分布区;温性荒漠,以短花针茅草原为主要群落,分布于环湖东北地区;高寒草甸,以高山蒿草为主要群落,分布于青海湖周边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地。

  青海湖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动物区系组成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成份为主体,已查明鸟类225种、兽类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38种。

  普氏原羚是湖滨沙化草地的代表种,是世界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也是青海湖的旗舰物种,仅分布在青海湖环湖地区。两栖爬行类有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和高原蝮蛇等。湖区鱼类资源独特,青海湖裸鲤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为濒危,仅分布在青海湖及青海湖流域,属青海湖关键性物种,每年六至八月产卵期洄游至环湖周边淡水河流产卵。这些物种共同构成了青海湖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全球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1992年,我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青海湖鸟岛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履行国际水禽资源栖息地和湿地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统计显示,青海湖鸟类以雁形目、鸥形目数量居多,雀形目、鸻形目、雁形目种类较多,共225种,属于《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50种,属于《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24种。

  青海湖是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的越冬地,水鸟种类95种,占青藏高原水鸟种类的70%,约占全国水鸟种类的33%,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繁殖种群达到全球繁殖种群的30%,每年春、秋两季,途经青海湖迁徙停留的水鸟达10万余只,其中有11—14种水鸟的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全球分布种群数量的1%,每年冬季在青海湖越冬水鸟1万余只,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约1500只。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在青海湖湿地草甸地带栖息繁殖。

  此外,青海湖地区地层发育较齐全,从湖面到四周山岭之间,呈环带状分布着宽窄不同的风积地貌、冲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地貌类型由湖滨平原、冲积平原、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冰原台地和现代冰川等组成。拥有冰川、河流、沼泽、湖泊、沙地、草原等多样且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景观,从水—鱼—鸟共生的湿地生态系统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共同体,涵盖了湿地—草原—山脉三大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独特的地质地貌、复杂的地理环境、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的物种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学术价值。为科学考察、研究、实验及教学实习提供了极佳的野外环境实验场,是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气象学、地质学与农林科学等学科的最佳科研、教学实习基地,是国家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生态安全领域的重要科研平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