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详情

养蜂酿造致富“蜜”

2020-04-27 09:46 来源:海南报 作者:陶亚荣 编辑:索南扎西

       进入4月,位于黄河岸边的贵德县杏花、梨花次第开放,引来成群的蜜蜂来这里采蜜,养蜂人陈振华也忙碌了起来。
  今年30岁的陈振华2010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生物工程专业两个学位。
  读大学期间,陈振华曾在吉林省养蜂研究所实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父亲30多年在家乡贵德县养的几十箱蜜蜂竟是一种濒危物种——中华蜜蜂。那一刻起,他的脑海中出现了毕业后回家乡养蜂的念头。
  毕业后陈振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父亲那里学习养蜂技术,2010年7月,父亲把他送到了贵南县过马营镇,和其他蜂农一起养蜜蜂。
  一个月的时间,陈振华从其他蜂农那里学会了养蜂技巧,也更加读懂了父亲。“为了生活,父辈们太不容易了,这更加坚定了我保护中华蜜蜂的决心。”
  拥有扎实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以及自小受父亲养蜂熏陶的陈振华,深知中华蜜蜂(也称中蜂)
  在生态中的作用是别的蜂种无法代替的,也深知这一物种的消失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好比你爱养花,但如果这是世界上最后一朵,你就本能想把它保护起来”陈振华说。从那时起,陈振华就决定以养中华蜜蜂为主,开启养蜂事业。
  对于陈振华来说,养殖中华蜜蜂意义非凡。
  意大利蜂是典型的西方蜂种,采集力强,花粉产量高,而中蜂是中国本土独有蜜蜂品种,蜜囊小,花粉产量较低。因此,西蜂作为良种从西方引进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西蜂,中蜂的养殖就被西峰所取代。大量西蜂引进,导致我国中蜂的种群数量急速下降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华蜜蜂是中国蜂类里的当家品种,有着上千年进化史,它们还能在高海拔地区采集零星蜜源,采集山花中的草药,好的品质才是市场认可的保证。”陈振华说。
  为了建立连续的蜂产品采集、加工和销售链条,陈振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青海青藏华峰中蜂蜂业有限公司。
  2004年即在西宁开设了实体店“青藏华峰蜂产品直销店”,2010年创办了“贵德县东方中华蜜蜂繁育中心”,并于2011年4月在苏州市设立销售中心,把自己的第一批产品推向内地市场,2013年4月在青海西宁市设立了营销中心。
  陈振华的中蜂繁育基地设在贵德海拔3000米的草山上,这里紫外线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大气、农药污染,蜜蜂不易患病无需使用抗生素,中蜂自身清理能力强,一般不会发生螨害,蜂蜜的高质量、高品质就有了保障。因此在2015年韩国大田举办的第44届世界养蜂大会上,陈振华的中华蜂蜜获得了蜂蜜类国际金奖。
  经过不断钻研,目前青藏华峰已实现规模化养殖,蜂蜜产量也有了大的突破。他们通过优化基因,攻克了中华蜂维持强群难的问题,解决了蜜蜂群势少,劳动者少的问题,一箱蜜蜂的产蜜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自己的努力下,陈振华建了青海第一家拥有净化车间的蜂产品加工厂房。2015年,公司产品打入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市场,青海的20多家大型商超设立了蜂产品专柜。产品已出现在王府井百货、北京华联连锁超市、惠客家连锁超市、夏都百货等300多家大型商超,以及600多家特产店的货架上,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产量和质量提升了,营销模式也要跟得上步伐,为此公司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也跟着市场在转变,从传统的线下销售转变为电商销售为主。目前公司在线上已有京东自营、盒马生鲜、天猫店、良店等渠道销售,2019年电商销售额达到了1200万元左右。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公司的不断吸纳和鼓励下,周边的村民也陆续加入到了养蜂大军的行列当中。
  公司为贫困户和当地村民进行免费培训,传授养蜂技术,成品由公司统一收购,村民们也可以到工厂打工,领工资,摇身一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富了自己口袋,实现了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美丽嬗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做到了新生态,真扶贫。
  而对于未来,陈振华更是有着长远打算:“我们不仅要打造中国最好最绿色的蜂蜜,而且还要在贵德县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蜜蜂产业链,为绿色植物的繁茂,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多的价值,让青藏华峰产品走向全国,打造中国第一蜂的品牌形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