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海南篇】保护黄河,海南州从这儿“起头”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
黄河从果洛藏族自治州拉加镇流入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先进入同德县。
同德县境内黄河流程206公里,按其流域分布,大致可分为巴曲河、江前曲、江群曲、茨哈吾曲、斗后索曲、赛欠曲、果什布河、多尔根曲、居布林曲、尔多曲等十一大水系。共有干、支流48条,入境水4条,出境水3条,全长1618.8公里,流域总面积为4652平方公里。
作为典型的高原生态县,同德县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在发展过程中,既深得黄河哺育泽润之利,又饱受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之苦。同德县不仅担负着国家区域性生态屏障的重任,还承担着保护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职责。
“如果我们从源头治理不好‘母亲河’,我们海南州下游的四个县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局长王清邦说。
同德县作为黄河上游关键水源涵养区,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源头责任重大。保障好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统筹推进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和山洪沟治理保护,对提高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好“中华水塔”、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意义重大。
“十三五”以来,同德县对部分支流及中小河流进行了局部治理,但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及自然地理偏远等因素影响,未进行过系统的防洪治理,已有防洪设施都只是在易冲刷段、易受害段布设,对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山洪沟等未达标的防洪重点河段和高风险河段未开展达标建设。
为加大黄河干支流保护力度,同德县已结合省、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了《同德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从农牧区水利、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供水保障、水利信息化、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文化等7项项目入手,计划投资26.80亿元,实施2项黄河干流、7项中小河流、24项农村河道,4项山洪沟和12项其他生态防洪治理工程。
如今的同德县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湿地面积扩大、植被覆盖度提高、野生动物种群丰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同德县生态地位的特殊性、重要性,已不仅仅是停留在保护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干旱草甸等源头地区生态系统的层面上,这一系列生态环境改善不仅让同德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加确定了做好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工作,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同德县如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近年来,同德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做好黄河、湿地、山水、草原、林地“五篇文章”,建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示范基地,构建高寒草甸生态退化综合治理新模式。
生态环境一头连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只有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才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巴曲河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流经同德县境内78.6公里,长期以来是同德县城生活必需和居民饮用水水源地。巴曲河在巴沟乡班多村汇入黄河,站在班多村边,俯瞰两河交汇,咆哮翻滚,气吞山河,不得不感叹黄河的雄壮。
黄河班多村段长达3公里,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因此班多村也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二湾”。班多村依托黄河嘉什达林和黄河第二湾等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以黄河大峡谷宗日文化旅游、高原花海及特色民宿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建成了嘉什达黄河宗日度假村。度假村修建在班多村的谷底,紧邻黄河,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一览黄河的奔流不息的壮景。
如今的班多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村里不仅美起来,更富起来了。蝶变的班多村正是“两山”理念的受益者和实践者。
52岁的东措既是班多村村民,也是村里的生态管护员。黄河班多村段,东措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有时候遇上旅游高峰期,一天要来来回回走好几遍,捡拾游客遗留下的饮料瓶、塑料袋、烟头。
“村里10年前才通的自来水,没通自来水之前,村民都是挑黄河的水吃,因为是我们村子的水源,村民不会在河道旁扔垃圾,河边的树是很早以前村里种的。”放下手中的垃圾,东措指着黄河边茂密的树林说。
在班多村,像东措一样的生态管护员共有10名,每人每月有1800元的工资,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黄河岸边,他们守护了黄河,黄河滋养了他们。今天,他们因保护黄河而有了一份意外的“收获”,保护家园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从尕干河流入巴曲河,巴曲河汇入黄河,同德县以水为底,勾勒出了一条大河的“绿色之旅”,肩负起使命担当,为这条大河描绘了绿色的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0月28日这天,在生态环境部举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同德县被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项“国字号”殊荣让同德更加笃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手记:
保一方水土护黄河长清
因为工作原因,我每年都会前往同德县采访,几年下来,同德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惊叹,生态治理的成效更让人刮目相看。通过采访,我深知最难最苦的是守护黄河支流。这些河流鲜为人知,却对黄河流域的水生态至关重要。同德县境内黄河流程206公里,按其流域分布,大致可分为巴曲河、江前曲、江群曲、茨哈吾曲、斗后索曲、赛欠曲、果什布河、多尔根曲、居布林曲、尔多曲等十一大水系。共有干、支流48条,对这些干支流的治理,守护它们的人往往也如同这些河流一般,义无反顾,默默奉献,确保黄河常清、长流。为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减少水土流失,我们看到了同德县整治水土流失强而有力的手段:实施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治、人工造林、沙漠化治理、湿地保护、三江源生态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每一样,都需要大批的人力财力参与其中,但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大家义无反顾。在同德采访,我看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群鸟栖息,风光如画的美景,听到的是黄河儿女在岸边的奋斗历程,感受到的是黄河情怀在心中根植,他们怀揣梦想,一路向前,书写着新时代的黄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