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刊青海行②|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碧水黄河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位于黄河上游,境内的黄河水质清澈,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陈诚/摄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黄河是浑浊的。而当你站在青海省贵德段的黄河岸边,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黄河水是如此的清澈。
因此,有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清清黄河岸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76.8公里。从雪山发源的黄河一路蜿蜒前行,在这里河面宽阔而浩荡,河水清澈而平缓。一水中流,造就了沿河茂密的树林与大片的湿地,两岸平畴沃野,村庄棋布。
黄河畔水鸟聚集,生态越变越好
每年10月开始,成群的天鹅都会从遥远的北方迁来,栖息在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一带越冬,到第二年2至3月才会离开。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绘制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更加生动诠释了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贵德立足“黄河优势”、做足“黄河文章”,持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实效的喜人变化。
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王延忠对于黄河有着别样的情怀。在他眼中,家乡的变化和他的成长都离不开黄河水的滋润。“我是从小喝着黄河水长大的,现在作为一名管护员来保护它,我感到很荣幸。”
尽管腿有残疾,但作为河湖管护员的他,每周两次巡河雷打不动。“16公里黄河干流加上支流农春河3公里,是我的责任范围。巡查中发现了倒垃圾、捕鱼、采砂等非法行为,我会及时制止和报告,赶上汛期巡河次数就多了。每次巡河,手机就会记录轨迹,这对我是种监督。”王延忠掏出手机,打开“巡河湖”App说。
“经过长期的治理,不仅水土流失变少,保护了耕地,生态也越来越好,每年来黄河越冬的鸟类也逐渐增多,看到这些变化,我很高兴。”王延忠说。
为了守护好这一湾清水。多年来,贵德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将绿和水作为最亮的生态特色,将净和美作为发展的终极追求,突出抓好重点水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黄河上游水生态修复,健全完善长效管控机制,全面建立河湖管护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水陆齐抓、治管并举、标本兼治。
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贵德县空气优良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14.5万亩耕地实现有机肥代替化肥全覆盖,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黄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一片净土,折射出贵德县在生态宜居上下足了功夫,更浓缩着青海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黄河两岸风景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作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青海被称为“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特别勉励青海要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城市航拍图 青海日报记者 王伟才/摄
青海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奋力前行,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决扛起“中华水塔”守护人的重大责任,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如今,青海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不断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逐年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青海大地加速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走进三江源,雪山遍布、冰川矗立、草甸绵延、蓝天白云“触手可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震撼人心。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牦牛等特有珍稀动物不时出现,更让国家公园充满灵动与生机。
牧歌悠扬,牛羊肥壮,万物共生,绘就“一江清水向东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