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奔赴: “心佑工程”受助女孩来江苏上大学啦!
2018年,青海女孩彭毛切吉在江苏援青指挥部的帮助下,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
2024年8月,彭毛切吉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收到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预录取通知书的她,即将成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6年间,对南京的魂牵梦萦,对南京“叔叔阿姨”的思念,对无数帮助过自己好心人的感谢……让18岁的彭毛切吉默默记在心间。
正如她的一篇随笔所写:“有一种感恩,叫亘古不变。”
感谢你们,用心治愈我的心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发起“心佑工程”行动,医生们走向边远地区,开展免费先心病筛查、诊断治疗。
“不幸”的彭毛切吉,成为了“幸运”的一员。
彭毛切吉家住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年幼时父母离异,从小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她一直靠药物维持治疗,直到2018年,在江苏援青指挥部帮助下,彭毛切吉和其他7位小伙伴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护士长汪露印象深刻:“她当时已经很严重了,再晚一点可能会失去手术机会。离开南京时,彭毛切吉特别舍不得,希望长大后能学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彭毛切吉和医生们在一起。
2019年7月,医院再一次组织医生团队奔赴青海为孩子们做术后检查。此时的彭毛切吉已经完全康复,可以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此时的她立下了自己的小心愿:来南京求学,当医生!
感谢你们,让我被幸福“圈”住
被救助后,彭毛切吉和南京的缘分并未停止。
2019年的一次手拉手夏令营,让她再次接住了生命中的“小幸运”:由于品学兼优,彭毛切吉成为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委举办的“心向党,爱祖国,民族团结一家亲”江苏新疆西藏青海少年手拉手夏令营中的一员,再次来到南京。
源于这次活动,彭毛切吉结识了日记中经常出现的好朋友“徐阿姨”:江苏省少工委副主任徐美华。
“我曾在青海生活过6年,彭毛切吉是我们江苏援青海‘心佑工程’受益者。”也正从那年起,徐美华便开始思考,怎样让家庭状况并不富裕的彭毛切吉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在大家建议下,我们组建了微信群——助人为乐美圈圈。”徐美华告诉记者,群内成员已从开始的十几人到目前接近两百人,从关心彭毛切吉到关心“彭毛切吉们”,很多热心志愿者,老师、医生团队,以及从陌生到熟悉的朋友们,都在为西部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贡献力量。
“大家会在群里自发筹集学习基金,我们每个月会邮寄500元至1000元给彭毛切吉,鼓励她好好读书,照顾好家庭。”多年来,彭毛切吉一直和徐老师保持书信以及微信联系,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也愿意和徐老师说一说。
感谢你们,
让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家里收入高了,房子越住越好,医疗条件提升了,我的家乡越变越好啦!”提到家乡青海,彭毛切吉激动了起来。
变化的背后,是江苏对口支援青海工作的推进成果,“圣洁海南”在援建力量支持下,迈向跨越式发展。
组织开展“心佑工程”公益活动,筛查急需手术治疗的44名先心患儿在江苏获得免费救助;倡导组团式支教,率先发起高职院校跨省对口单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时任江苏对口支援海南州前方指挥部领队的王显东,在推进一项项工作时,便和彭毛切吉相识,被孩子亲切地称为“王叔叔”。
如今,已回到江苏任省统计局局长的“王叔叔”,也依旧关心、见证着彭毛切吉的变化:“她本来想当老师,病好后想当医生了;这个姑娘是我朋友圈数次出现的主人公,她把南京当作给她生命的第二故乡;姑娘和南京的缘分,缘于青海,缘于心佑工程,缘于‘徐阿姨’的陪伴和关爱……”
从高原放羊娃到大学生,从青海湖畔到江南水乡,王显东坦言,自己已成为这份缘分的见证者。
携手共建,山海为邻。如今,两地前后方有机联动,助推了医生快速成长;苏青教育协作“组团式”帮扶,搭建起了“彩虹桥”,让越来越多的“彭毛切吉”享受到“手拉手”的发展红利。
“南京,是赐予我第二次生命的圣地,让我久久怀恋的城市。生命前期的那份不幸,在这里已被很多关爱治愈。”这是彭毛切吉在日记中的一段话。
“被预录取学校虽然在江苏淮安,但很幸运,我和南京的距离又近了一点。”再过几天,彭毛切吉将再一次来到江苏,来到南京,见到许多曾帮助过她,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们。
结缘在此,扎根在此。期待这位来自青海的藏族姑娘,用更精彩的奋斗故事,续写与江苏,与南京妙不可言的缘分……(来源:健康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