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详情

贵德县冷凉蔬菜踏上“港澳之旅”撑起富民伞

2025-08-06 20:04:54 来源: 作者: 编辑:索南扎西

7月21日,贵德县第一批满载着优质红笋、甘蓝等10吨冷凉蔬菜的车辆顺利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深水埗区蔬菜统营处长沙湾蔬菜批发市场,为高原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开辟了广阔空间和路径。

一棵来自青藏高原的蔬菜,从采摘到初加工、报检、通关,四天时间就能进入香港的菜市场,是贵德县构建的“采、储、运、销”全链条冷链体系。蔬菜采摘后1小时内进入预冷车间,通过冷藏货运,借助海关的绿色通道,实现了高原冷凉蔬菜出口出境“最快速度”。

记者采访时发现,一棵棵冷凉蔬菜踏上“港澳之旅”的背后,正是该县逐步明晰的高原乡村振兴新路径。

为了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贵德县新街乡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导当地村民由种植传统的小麦、青稞、土豆“老三样”,向种植经济作物红笋、大葱、蒜苗等转变。以前,当地村民种植“老三样”每亩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植红笋每亩收入能达到3500元到4500元。种植特色农作物红笋,进而稳定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收入。

平均海拔2800米的贵德县新街回族乡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非常适宜红笋生长,一年可种两茬,产量也很可观。由于当地气候条件优良,种出来的红笋绿色有机,受到消费者青睐,大批量红笋销往广东等地,今年又走进

香港和澳门,冷凉蔬菜逐步成为种植户有奔头、有赚头的产业。

“一畦苦菊绿,十里飘菜香。”在贵德县河西镇园艺村,一畦畦鲜嫩的苦菊吐着黄芯在阳光下肆意舒展,空气中弥漫的草本芬芳,不仅为田野增添了生机,更让当地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天光微亮,田埂上人影绰绰。30多位本村村民头戴草帽、背着箩筐,手持特制的锋利小镰刀,有序地分散进入各自的作业区。“嚓嚓嚓……”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收割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 园艺村位于贵德县西部,地处黄河南岸、土质优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发展露天“冷凉”蔬菜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回看几年前,由于信息闭塞、产业链短等导致的收益不佳问题,让村民也怀疑过露天蔬菜是不是仅能“自产自销”。

“以前我们种燕麦、种豌豆,苦菊别说种了,农村基本没见过这新鲜玩意儿,吃起来还带着一丝苦味,没承想这在大城市可是值钱的宝贝啊!”村党支部书记郭存琪说,苦菊是镇里自主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头一次”。

现今,通过政府搭桥,园艺村的冷量蔬菜直达港澳和上海抢“鲜”上市,为村民们开启一条崭新的致富路。

贵德县冷凉蔬菜摆上港澳和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居民的餐桌,得益于贵德县发展产业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和现代农业的强劲发展动能。

这些年,贵德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深入推进“强村”工程,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冷凉蔬菜种植、脱水蔬菜等一批自主经营、业态丰富、前景广阔的实体产业初具规模。

——积极对接农科院、青海大学等院校资源,成立露天冷凉蔬菜专家工作站,培养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跟踪服务育苗全环节,同步针对性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建立政府指导、企业主抓、抱团经营机制,先后完成“麻吾峡”“灵秀新街”2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鱼山蒜苗”“陆切红笋”已成为“丰收节”“青洽会”等招商集会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