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南 详情

惠风沐百姓

2018-12-03 10:41 来源:海南报 编辑:索南扎西

微信图片_20181105105732.jpg

       秋季的草原总是天高云淡,格桑花飘香,牛羊肥壮,一派丰收的景象。那是一九九三年的金秋时节,贵南县广袤的草原上彩旗飘扬,农牧民群众载歌载舞,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一个特大喜讯不胫而走,一次高规格的会议—全省村卫生室建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在这里举行。

  改革东风润草原,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当差,农牧民群众看病吃药难的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困扰着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贵南县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痛定思痛,决心趁改革开放的东风打一场为民办实事,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的攻坚战。于是,把恢复和建设村卫生室作为改革开放惠及百姓的重头戏,他们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征求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划,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加大实施力度。村民们听说要恢复和建设村卫生室,热情空前高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村卫生室建设如火如荼,形成全民办卫生的良好氛围。短短两三年时间,贵南县村卫生室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遍布全县七十二个行政村,村卫生室建设在全省基层卫生建设中一枝独秀。“四个轮子”齐转,“三项措施”共存。县委一班人心中非常明确:资金短缺、人员匮乏是制约村卫生室建设的瓶颈。只有发挥群体作用,全民动员,才能更好地打破这个瓶颈。于是,采取“集体建站、个人办站、寺院设医、伸腿设点”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形式,“政府投资、集体扶持、群众集资”三项措施共存的筹资办法,很快解决了资金和人员的困难。至一九九二年底,就筹集资金40多万元,修建专用房屋178间,共恢复和新建村卫生室73个,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配备村医近百名,年接诊病人1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5万余人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记得一位藏族老大娘说到医生上门服务时眼含热泪,激动地说:“这放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请个医生都请不来,现在村医不定期地上门服务,送医送药到帐房炕头,这新社会就是好啊。”老大娘说得全是心里话,村卫生室的建成实实在在地给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实惠,草原上的百姓们真正尝到了甜头。他们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奔波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求医,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解决问题。每当农牧业大忙季节,乡村医生们还身背药箱,深入田间地头,帐房草场,开展巡诊工作,群众热情地称他们是“马背诊所”、“帐房诊所”。

  村卫生室开展工作初期药品比较单一,而农牧民群众最喜欢用中藏药材治病,可藏药材一时半会儿又采集不了很多,因此,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在塔秀乡西格村发生的故事相当感人,村民们得知卫生室药材短缺,全村男女老少利用农牧业空闲时间,自发上山采集藏草药,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凉晒。家家户户的庄廓院内、帐房门前随处可见一摊一摊凉晒的藏草药。等这些藏草药凉晒好后,他们无偿地交到村卫生室。那些无法进山的村民也没闲着,他们帮助卫生室进行藏草药初加工。一时间,这个动人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全县的乡村都在效仿,卫生室的藏草药短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开设病床,方便患者是村卫生室的一大亮点。在森多乡鲁秀麻村,卫生室开设了十余张简易病床(炕),远道而来的病人全部安排住院治疗,极大地方便了农牧民群众。据村医介绍,他设的病床几乎没有空过,很受患者的欢迎和好评。当时,全县村卫生室开设病床达300多张。为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卫生室实行免收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住院费的制度,群众交口称赞,党的政策实话好,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们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群众的经济条件并不宽余,尤其偏远牧区,温饱问题尚没有完全解决,小病抗大病拖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就贵南县而言,恢复和建设村卫生室,农牧民看病吃药难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缓解。可是,牧民群众经济十分拮据,因手头无钱而抗病拖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古人云:“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当这个问题摆在县委一班人的面前时,引起了大家的足够重视,绝不能让农牧民因缺钱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秋后算账”。乍一听,觉得很不是滋味,不由得让人啼笑皆非。可是,就是这个“秋后算账”解决了很多家庭有病看不起的燃眉之急。由政府给每个卫生室解决一定的周转金,村民们在村卫生室看病先治疗记帐,等秋后有了收入,一次性的结算还钱。这个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解决了大问题。贵南县委一班人“一门心思为百姓,息息相关连血脉”的爱民本色,深得民心。“贵南县村卫生室恢复和建设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成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改变人们的旧观念,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增强凝聚力。村卫生室的建设加强了农牧区医疗网络的建设,惠及了成千上万的农牧民群众,这是一个很好的形象工程,也是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吃药难问题的有效方式,值得全省借鉴和推广。”时任省委书记的尹克升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上如是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几年,贵南经验在全省各地得到了积极推广,全省乡村卫生事业有了蓬勃发展。

  春风化雨暖人心,改革惠风沐百姓。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改革开放四十年,贵南县的村卫生室制度更加健全,药品充足,设施齐全,实现了“药房、注射室、诊断室、观察室”四室分开的要求,目前有专用房屋近300间,达1.3万余平方米。有村医111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73%,药品80种以上,药品周转金3000元以上,达到了“有医生、有药品、有病房、有药品周转金、有简易医疗设备和落实乡村医生报酬”的五有一落实的目标。

  而今贵南大地上的村卫生室犹如春天盛开的鲜花更加绚丽夺目,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的惠风沐浴着成千上万的农牧民群众。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