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南 详情

风起潮涌改革路 昂首迈进新时代 ——海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

2018-12-18 16:54 来源:海南报 编辑:索南扎西

QQ图片20181211152634.jpg

       40年拼搏奋斗,40年发展积淀,在自治州历届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顾40年,一些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始终被我们铭记:
  1978年4月,经省委批准,海南州龙羊峡工委、海南州龙羊峡办事处(县级)成立。至此,全州辖共和、贵德、兴海、贵南、同德5县和龙羊峡工委。

9e90fe3054383148262b1ae209029e63.jpg

  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龙羊人对于龙羊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或者父辈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水电站建设。
  资料显示,在龙羊峡水电站建设期间,龙羊峡小镇人口规模一度达到了3万余人。后来,随着水电四局的整体撤离、龙羊峡电厂的改革改制以及龙羊峡工委的撤销,龙羊峡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沉寂了20余年,直到2013年,这一局面才得以扭转。
  2013年,北京艺苑公司正式对龙羊峡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计划用7至10年将龙羊峡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
  其实,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共和县就已经对龙羊峡镇提出顶层设计一体化的理念。先后编制《龙羊峡镇总体规划》《龙羊峡旅游区总体规划》《龙羊峡城镇风貌设计方案》。
  2017年8月,龙羊峡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和首批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近三年,龙羊峡先后成功举办彩虹跑、青海湖高原越野精英赛、龙羊湖野钓大奖赛、“龙羊峡三文鱼”杯国际高原越野赛等活动,龙羊峡旅游品牌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已成我省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9a9e7d23ddeecc9c5184f953fe3915dd.jpg

  1980年10月1日,海南州藏医院在恰卜恰成立。
  经过38年的发展,医院设有门诊部、综合内科、肝胆病专科、药浴专科、妇科、外治科、药械科、藏药制剂科等科室;其中药浴专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肝胆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共开设病床154张,核定编制人数为80人,在编72人,年门诊量达49893人次。
  目前,海南州藏医院制剂中心生产的藏药品种有250余种,其中七十味珍珠丸、仁庆芒觉、仁青章交、二十五味松石丸等名贵仁青系列藏药15种,年产量达25026公斤,全州藏医药得到长足发展,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1981年4月9日,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从本届起,开始设立州人大常务委员会,改州革命委员会为州人民政府。
  1982年3月,兴海县发生特大雪灾,持续降雪20多天,地面普遍积雪0.7至1米以上,河卡山口有史以来首次被雪封,中断交通14天,子科滩镇至温泉交通中断11天,造成118073只牲畜死亡。
  灾后,省政府副省长尕布龙到灾区慰问,国家财政部和兴海县政府分别拨付抗灾保畜救济款17.1万元和3万元,购买饲料和抗灾物品,先后两次派出12个工作组,抽调47名干部到灾区第一线抗灾保畜。
  河卡羊曲大队加拉生产队17岁放牧员多杰太,为羊群探路坠入深沟而献身,兴海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向多杰太学习。
  198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一行乘专机抵达共和县,开始视察青海工作。
  在听取时任州委书记多巴的汇报后,胡耀邦说:“海南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之一,希望继续努力,团结奋斗,站到争当民族团结的前列,站到争当发展科学、教育、民族文化、卫生的前列,站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列。”
  胡耀邦一行到龙羊峡视察,写下“向根治黄河,造福中华民族的同志们致敬!”的题词。
  1985年3月,青海省考古工作队先后在龙羊峡谷和沙珠玉乡褡裢海发现古象化石。经鉴定,属生活在早、中更新时的乳齿象类。
  资料显示,古象化石1973年1月发现于甘肃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的马莲河畔,因其挖掘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古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4米。其年代距今约200-250万年。
  2014年10月,共和县沙珠玉乡上卡力岗村出土猛犸象头骨化石,经初步鉴定,该猛犸象头骨化石是迄今为止青海省发现的比较完整的猛犸象头骨化石。据统计,共和县地区还曾出现过三门马等古生物化石,由此说明共和盆地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

59e07de41a<a href=

      “六五”计划末期,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7亿元,比“五五”末期增加0.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8元。年末,海南州藏族人口164150人,占全州人口的48.47%;汉族人口149668人,占全州人口的44.19%;其他民族人口约70000人,占全州人口的7.6%。

  1986年6月17日,中共州委、州政府发出《关于加快龙羊峡库区移民搬迁工作的紧急通知》,库区移民工作全面展开。
  隔年10月,龙羊峡第三期搬迁的贵南县官塘、拉干、克周、德茫和共和县合洛寺、次汉土亥、拖勒台等7个行政村,1014户6168人迁出库区。至此,库区搬迁工作全部完成。
  多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方针,通过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实施,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移民群众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维护了移民区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仅“十二五”期间,共和县实施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盐碱化房屋改造、村级综合服务活动中心及幼儿园等项目建设30项,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
  1988年,共和县恰卜恰镇儿童公园建成开放。
  共和县恰卜恰镇儿童公园是共和县地区建设最早的一个综合性公园,曾是恰卜恰地区居民娱乐休闲的惟一场所。但由于建设停滞,年久失修,园内设施陈旧老化,影响了公园景观形象和居民游览兴致。
  2014年4月,共和县重投资对儿童公园进行规划重建。
  2015年11月,集居民健身、散步、观赏游览为一体的恰卜恰公园建成运行。
“七五”计划末期,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8亿元,比“六五”末期增加5.41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2元。年末全州总人口36.16万人,比“六五”末期增加2.29万人。

256b6e3988cb065e03373c0642fd9da6.jpg

  1992年6月,中国政府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选定共和县瓦里关山为“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永久性站址。同年动工修建,该台是全国第一个基准观象台,也是全球第一个大陆型基准观象台。
  目前,瓦里关基准观象台实现了温室气体、卤代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放射性物质、黑碳、降水化学和大气物理等30个项目、60多个要素的全天候、高密度观测,每天产生6万多个数据,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大气成分本底的观测技术体系和技术系统。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用在线观测资料绘制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亮点,而这条曲线被人们称为“青藏高原曲线”或“瓦里关曲线”
  199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青海湖地区视察,访问了牧民家庭,对海南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题词勉励海南人民“为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1994年11月3日,中共海南州委、州政府作出《切实加强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全州各地正确认识民族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切实保障民族教育的基本投入,积极促进民族基础教育持续发展。
  二十多年来,我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州”的战略方针,立足实际,抓质量、强基础,做好就地办学;统筹谋划,促合作、求突破,进行异地办班,使全州民族教育发展初步走上了一条就地办学和异地办班相结合的新路子。 “十二五”期间,全州教育项目投入达18亿元,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1994年12月,同德县宗日文化兔儿滩遗址开始发掘,出土了轰动世界的“双人抬物”舞蹈纹彩盆。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23000余件。
  宗日文化对研究高原早期民族如藏族、羌族的起源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族交流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发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包括同德县在内的高原腹地在远古时代并不是蛮荒之地,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58fc2c957328ab19c73736386de95f9.jpg

  “八五”计划末期,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8亿元,比“七五”末期增加2.6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2元,年末总人口37.81万人。
  1997年9月,海南州利用独具特色而又神奇壮观的旅游资源优势,开设了“日月山览胜”、“漫游青海湖”、“访问牧民家庭”、“草原风情游”、“民族歌舞”、“草原赛马会”、“六月花儿会”、“温泉洗浴”等旅游项目。
  这些年,海南州结合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从战略层面部署全州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
  深入挖掘黄河旅游资源,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努力将海南州“黄河旅游”开发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王牌旅游景区。
  认真实施贵德县古城开发、瞭望台景区、千姿湖旅游三期、贵德古城、共和县龙羊峡景区、扶贫文化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支撑龙羊峡“万里黄河第一镇”、贵德“天下黄河清”、黑马河“日出小镇”、倒淌河“唐蕃藏城”等品牌发展新活力、新动能的基础。
  依托旅游优势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措施,全面塑造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
  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推进“文化+旅游”“旅游+体育”“文化旅游+民俗”等深度融合。
  1999年6月23日,青海省移动公司海南州分公司成立。隔年,该公司承建的共和县乡镇首家数字移动通讯设备在倒淌河乡安装调试成功并开通运行。
  眼下,4G网络已覆盖城乡,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上了通讯软件微信,好赶时髦的大爷大叔们也不落后,边学边用,注册微信、玩抖音;手机支付也让生活更加便捷。
  “九五”末期,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95亿元,比“八五”末期增加4.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82元,分别比“八五”末期增加2115元、1320元。
  2001年10月,投资2亿元贵德县建成主干渠道692 公里/167条;电力提灌站90座,装机容量8600千瓦;蓄水工程42座,库容67万立方米;人畜饮水工程420公里/62处。
  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7.8万人、17.3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配套体系,并建成了规模性的治黄造田工程。
  2003年8月1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建政50周年庆祝大会在恰卜恰镇隆重举行。
  中央祝贺团团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副团长、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斯塔,省党政军代表团团长、省委副书记白玛及省人大、省政协主要负责人出席。庆祝大会由州委书记多杰热旦主持。
  时任州委副书记、州长公保尚代表州级五大班子和全州40万各族人民作了重要讲话。
  2005年7与30日,贵南县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
  2015年,国家林业局批复了贵南县黄沙头沙漠公园,总规划建设面积达到2.48万亩;2016年12月,贵南县茫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得到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
  这些年,海南州始终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大力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立州战略,着重生态保护与制度建设同抓、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并重,深入推进“三滩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实行造、封、育、护和沙、田、水、林综合治理,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不断遏制土地沙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以来,全州共投资1.2亿元,完成防沙治沙94万亩、封沙育林草69万亩、固沙压沙1.51万亩,治理率到达24.37%。“十五”计划末期,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54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4.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元,年末总人口41.64万人。

ffaa8f3f78802916190a00052a455065.jpg

  2006年7月13日,省政府批复州人民政府,对海南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共和县英德尔乡,设立塘格木镇;撤销共和东巴乡,并入恰卜恰镇;撤销贵德县常牧、东沟乡,合并设立常牧镇;撤销兴海县曲什安乡,设立曲什安镇;撤销兴海县桑当乡,将桑当四村划归唐乃亥乡,曲卜藏村划归子科滩镇管辖;撤销同德县唐干、谷芒两乡,合并设立唐谷镇。至此,海南州原11个镇28乡,调整为15镇21乡。
  2007年8月上旬,海南地区藏族扎念弹唱等6个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青海省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代表作名录。
  其中藏族唱经调、藏族扎念弹唱、尚尤则柔列入第二类民间音乐,宗教法舞鹿舞列入第三类民间舞,贵南藏绣列入第七类民间美术代表作名录。
  目前,海南州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藏区建设计划,其中,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共有8人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全州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全州文化事业,推动了文化名州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截止目前,全州共开展文艺汇演、民歌对唱、锅庄舞表演及传统射箭、赛马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600余场次,文化下乡活动320场次以上,观众达45万人次以上,修改并完善了大型歌舞诗剧《千里和缘》。
  2008年7月10日,海南州生态畜牧业科技项目论证会在恰卜恰召开,由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贵南县草业公司承担的《三江源周边地区牛羊育肥技术示范》《过马营地区牧草生产加工及产业化》科技项目通过立项论证,并获得省科技厅资助金200万元。
  2009年10月,经过科技部评审,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列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1年7月5日,《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获青海省政府批准;8月7日,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实验区目标规划为:到2015年,全区逐步建立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成为高原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持续、民生改善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2018年7月3日,青海牦牛产业联盟海南州示范建设区启动大会在贵南县举行。加快促成耗牛加工企业联盟,推进牦牛产业饲草基地、养殖基地、仓储加工体系建设,实现牦牛产业增效、品牌增值、农牧民增收。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自治州闯出了一条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十一五”末期,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达59.89亿元,比2005年增加30.35亿元,提前2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18元,比2005年增加5968元,农牧民人均收入4491元,比2005年增加2051元。
  2011年8月6日,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工作座谈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恰举行。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分别讲话。
  自2010年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江苏省秉承“科学援青、真情援青、持续援青”的工作理念,强力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推动了海南州改革发展,全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和稳定进步。
  八年来,江苏省落实对口支援资金达19.6亿元,实施项目170多个,涵盖海南州城乡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使一大批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却又无法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得以付诸实施。
  2013年8月25日,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在恰卜恰镇民族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央祝贺团和省党政军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分别致辞,全国人大、国务院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发来贺电。
  在庆祝活动现场,精心编排的大型歌舞节目将庆祝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现场的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像庆祝自己的节日一样,沉浸在那份欢乐中。
  为了庆祝建州60周年,除了庆祝大会上的大型文艺汇演之外,还举办了首届藏族服饰文化旅游节、藏族情歌大会等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活动,以此来展现作为藏区的海南在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5年6月,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一“水光互补”模式打破了过去光伏发电因为电源不稳定而被视为垃圾电源的厄运,平滑稳定的电源为去年我省实现连续168小时全省清洁能源供电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海南州围绕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西电东送”基地和地热之乡,大力推进生态光伏园区、风电园区建设,新型清洁能源已成为全州的优势产业。
  通过招商引资,海南州先后引进42家企业入驻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目前,入住企业42家,总装机容量4495兆瓦,建成并网发电4445兆瓦,累计投资达520亿元,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的光伏产业建设,不但带来取之不尽的能源,还对当地的生态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5年9月,州职业技术学校贵南分校举行开学典礼。学校开设藏服缝纫、装潢、汽修等8专业14个教学班,首届149名毕业生已就业61人,在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海南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本土人才培养路径,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优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环境,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全州2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5043人,是2012年的3.18倍;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电子商务等专业21个,是2012年的7倍。
  2016年8月22日,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正式上线运营。
  云藏”系统平台建设始自2013年4月,是集搜索引擎、藏文百科、自动问答为一体的大型藏文门户系统工程,涵盖新闻、网页、图片、视频、音频、百科、文库、知道8个板块。“云藏”数据库完善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藏文电子图书馆。正在建设的云藏藏文信息技术孵化基地(云藏大数据中心)将于2019年竣工。
“十二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与全省相对差距缩小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十一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财政总支出是“十一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3%;农牧业增加值连续5年增长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4.5%。
  2017年1月4日,中共海南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恰召开。
  会议动员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进取,全面践行和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努力促进“四个转变”,提出“为把海南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和三江源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而奋斗!”
  2017年3月30日,一个值得载入历史丰碑的喜事从北京传来:海南州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举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广泛深入、覆盖面和达标率高,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和谐奋进的良好局面,可以说全州创建工作达到了国家级示范州的标准要求。
  这是2017年2月,在听完州委分管创建工作的副书记更藏汇报全州四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后,国家民委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评价,并就此安排近期对海南州进行“国考”验收。
  从中央民委提出创建“六进”到省委明确创建“八进”,海南州结合州情,自我加压,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九进”活动在全州扎实推进。
  机关、社区、乡村,以服务群众为根本,访民情、聚民心、惠民生、做表率;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解决进城农牧民后续产业发展和做好服务管理;营造爱国家、爱集体、爱民族、讲文明、讲团结、讲奉献的浓厚氛围。
  军营、学校、寺院,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不断密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危房改造、纳入低保,让僧侣们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民族团结进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词汇,在青海湖之南这片4.4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奏响了一曲写满和谐的乐章;在47万海南各族儿女的参与下,谱写了一首记录进步与发展的凯歌。
  2017年10月30日,同德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这是我州第一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打赢我州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个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全州各族人民,为我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决策启动同德县特殊类型三年扶贫攻坚规划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委一系列部署要求,凝聚力量、埋头苦干、团结奋进,精心组织实施了一场围绕“治穷、治乱、治弱”为主题的“攻坚拔寨”式的扶贫战,并取得了巨大成绩。
  回望同德三年的扶贫攻坚路,这样一组数据十分亮眼:三年来落实各类扶贫攻坚项目资金40.2亿元,实施719个项目。在扶贫攻坚的强力推动下,全县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69万人下降到了2.9万人。
  在2018年3月8日召开的全州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暨表彰大会上,州长索南东智这样说道,2016年以来,海南州脱贫攻坚工作扶贫机制不断健全,资金投入稳步增长,造血功能持续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有力推进,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做法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2017年青洽会期间,华为集团与海南州签订合作协议,规划建设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
  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80公顷,分三期建设开发。2017年11月30日,海南州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海南州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成后,是华为在我国西北地区布设的最大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将用于大数据的储备与分析,并以此为依托,为海南州完善大数据产业链,为海南州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海南州和我省创造财富。
  2018年4月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绿化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出席并讲话,强调青海国土绿化进入了大提升时期,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新形势,呼应新期盼,要怀着对青海大地的热爱、为青海各族人民谋幸福的情怀、对绿化事业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锲而不舍绿化国土、美化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海力量。
  会后,海南州认真贯彻“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理念,制定出台《海南州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扎实落实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计划,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各县召开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暨义务植树动员大会,确定今后三年三年国土绿化的主要目标。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40年来,自治州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40年大潮激荡,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凝聚一切智慧,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把奋斗目标、美好蓝图、治青方略变为现实,谱写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海南新篇章。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