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海南 详情

当“接地气”遇到“接天线”

2019-04-02 10:37 来源:海南报 作者:咸文静 编辑:索南扎西

QQ图片20190218090155.jpg

       3月31日,上午8时30分,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吾隆村的第一书记王万远坐在青海民族大学的教室里,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端端正正放在桌上。由于以前没有乡镇工作经历,自从去年到村上开展工作,他就一直琢磨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与此同时,坐在离他不远处的加卜查村党支部书记李加正在翻看接下来几天的课程安排。“我文化水平不高,每次开会给群众宣讲政策时都有些困难,这次培训我得在理论学习上多下点功夫。”
  让30名来自全镇25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后备干部在大学课堂上集中“充电”,常牧镇这打的什么算盘?“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在干部。但是,我们的很多村干部终日忙碌在基层,学习机会并不多,特别是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他们更需要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提起此事的初衷,贵德县委组织部考核办主任、原常牧镇党委副书记张伟东有些感慨。
  在张伟东发愁的同时,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书记、院长杨虎得也有自己的想法:学院的老师、学生都在“象牙塔”里,需要一些机会让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一边是基层经验丰富的村干部需要“接天线”提升水平;一边是理论见长的专家想要“接地气”调研实践;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学地共建。“2017年10月我们萌生这个想法,去年1月份,双方确定合作,5月9日,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基地的牌子就挂在了我们常牧镇。”常牧镇党委副书记卓果吉回忆道。
  成功“牵手”后,去年8月份,来自学院的43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常牧镇的田间地头,围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牧民增收途径、精准扶贫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为期13天的假期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10月份,学院的老师将课堂“搬”到了镇上,为当地的领导干部们上党课;今天,培训班正式开班。“我们常牧镇是一个深度贫困乡镇,全镇25个村里有23个贫困村。都说村干部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团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所以开展这次村干部培训,正抓在了点子上。”卓果吉说。
  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想要做好培训,必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这6天的培训我们不仅安排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了乡村治理、村规民约、乡村振兴、村干部能力提升等专题。”杨虎得介绍说,此次培训加大了在示范点现场教学的学时比例,组织村干部进行考察,参观,并举行座谈,针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合作社怎么办、致富带头人怎么培养等问题谈经验,议对策。“作为一个纯牧业村,最近几年,我们村最大的亮点就是产业发展。目前,全村305户中,有70多户加入了我们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但是,乡村振兴是一个整体工作,我期待这次培训能在乡村治理方面带给我更多的启发。”拉德村第一书记伊发春说。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