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详情

过马营有个乔森民族文化中心

2019-05-07 10:14 来源:海南报 作者:俄日措 编辑:索南扎西

0940069445177410.jpg

       集民俗文化展示、传统手工艺培训为一体的贵南县过马营镇乔森民族文化中心内,当地农牧民不仅可以观赏到古老的民族手工艺品,而且还可以在中心图书室、电影院免费观看各类书籍、和影片。
  5月3日,记者来到过马营镇,见到了乔森民族文化中心筹建者过马营镇查乃亥村牧民党员南拉先。
  南拉先告诉记者,之所以筹建文化中心,是因为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他认为,牧民之间缺乏沟通是导致矛盾的根源,如何解开群众之间的心结,只有交流才是最好的良药。
  南拉先是土生土长的过马营镇查乃亥村村民,后来经商做起了生意赚了些钱。“有了钱,要为村民做点好事。”南拉先说,思来想去,他决定开办一家民族文化中心,为农牧民群众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自己的努力下,加之有贵南县政府的支持,2010年年初贵南县过马营乔森民族文化中心在过马营镇区落地建设而成。
  在270平方米的图书室里,记者看到书架上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其中不乏二十四史、藏文史籍、藏文小人书、英文名著等稀缺书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到了城里的图书馆。
  目前,文化中心图书室累计投入资金31万元,购置图书5万余册,征订报纸杂志40余种。这只是南拉先创建的文化中心图书室的一部分,南拉先还修建了砖木结构图书室9间。
  每天早上9点图书室开门后,文化中心周边的学生、村民们都会到这里读书、学习,补充知识,去图书室看书逐步成为了村民的日常。
  自图书室建成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科技知识和时事政策,附近村子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拿村民的话说,“现在读书看报学知识的多了,喝酒、打麻将的少了;学科技、用科技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关心经济发展、国家大事的多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做贡献、比素质、改陋习的多了。”
  南拉先给村民带来的可不只是这些“硬知识”,在图书室旁有间屋子里面摆满了堆绣、唐卡、刺绣等各种类型的藏式手工艺品,可谓琳琅满目。
  南拉先介绍说,这些作品都是学员们的作品,2010年他自筹2万元开办了藏绣和石雕项目培训班,让当地的妇女和一部分农牧民在农闲时间自愿参加培训。学员们既有了额外的收入,又能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现在每年文化中心都会举办三期培训班,平均参加人次达370多人。
  羊毛加是过马营镇切扎村的牧民,2014年她得知过马营镇有个藏绣培训班,起初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经过15天的培训后她自己便可以独自进行藏绣制作。
  羊毛加由衷地说:“这个培训班真是太好了!以前自己就是闲坐在家里,现在学会了这个技能,做做藏绣还能补贴家用。”
  随着南拉先的培训班规模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好,像羊毛加一样的许多周边村子的牧民都慕名来他的文化站学习藏绣、石雕等技术,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致富的门路。
  图书室和藏绣、石雕培训班只是南拉先民族文化中心里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带动增收的一部分。在中心走廊的展览牌上记录着这些年南拉先组织周边村民开展藏歌比赛的一幕幕场景,其中比赛奖品从脸盆、铁锅、茶壶一直到电视、冰箱、摩托车等大件大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活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
  单看过南拉先的民族文化中心里的图书馆和藏绣、石雕培训班文化中心就让人感慨其内容的丰富多彩,但其实更多精彩之处正在南拉先的努力下变成现实。
  现在,文化中心以图书室为龙头,涉及电脑、英语培训、电影放映、民俗实物展览、藏歌比赛等文化活动已成为过马营镇乃至贵南县创建“文化宣传中心户”的样板,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
  南拉先说,他正计划利用当地民族文化的资源,组建一支牧民文艺演出队,走出去到各地演出,逐步形成产业链条,持续增加乡亲的收入。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