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详情

把草原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2019-11-13 09:06 来源:海南报 作者:肖玉珍 编辑:索南扎西

      惟有保护好草原、改善好环境、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肩负起历史和时代、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作为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海南州,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尤为艰巨。
  我州天然草原总面积5411.7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091.91万亩。自“十二五”以来,州委、州政府把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五县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县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草地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是我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步入投入最多、建设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昔日“黑化”的草原迎来了绿意生机。农牧民走上了幸福指数日益攀升、农牧区更加和谐稳定的阳光大道。
  种草养畜,以草为业
  我州按照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挥好政策的综合效应、联动效应、叠加效应,抓住生产基地建设这个关键,以饲草料种植为重点,积极探索发展牧场主导型和科技园区引导型的“种草养畜”产业化开发模式,实施了“饲草基地建设——草产品加工——饲草资源高值利用——规模养殖——有机肥生产还田——有机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培育,通过产学研联合,建立了共和县青海香咔梅朵牧业有限公司等4个牧草生产加工基地、贵南县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饲草生产加工基地、同德县赛羊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个牧草种植及加工、兴海县牧宝有机饲草料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饲草料种植及加工销售基地、贵德县惠农种养专业合作社饲草料种植及加工销售基地。
  在企业和基地引领辐射下,全州已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50万亩,年产优质草种3000吨,收制青干草62330吨、青贮料2080吨;建成了青海最为先进的草颗粒、草块加工生产线。紧紧围绕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全州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40个,实现了牧业村全覆盖,入社牧户23048户,占全州牧业总户数的61%;通过立足草产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有效缓解了天然草场放牧压力。
  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顺利落实,全州共划定基本草原5091.91万亩,完善草原承包5091.91万亩;落实禁牧区2778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314万亩;累计核减超载牲畜154万羊单位,落实牧草良种补贴121.7万亩。2011-2015年实施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禁牧补助每亩10元,草畜平衡奖励每亩1.5元,生产资料补贴每户500元,牧草良种补贴每亩10元,发放到户补助奖励资金17.22亿元;2016-2018年已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禁牧补助每亩12.3元,草畜平衡奖励每亩2.5元,发放到户补助奖励资金11.99亿元。
  加强管护,依法治草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把草原生态管护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以及“谁承包、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草原管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草原管护员的管理工作,强化管护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充实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足额落实草原管护员报酬,提高管护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州聘用草原管护员6323名(其中草原日常管护员1702名、精准扶贫草原生态管护员4621名),省财政拨付年人均落实工资报酬21600元。贵南县2017年草原补奖成效巩固面积为354.32万亩,对禁牧区113.11万亩草地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禁牧围栏70万米,建立饲草基地10.42万亩。各乡(镇)草原生态管护员组成禁牧巡查工作组全面负责禁牧日常巡查工作,实行24小时巡禁(不分节假日)。做到点面结合,同时突出重点,对重点时间、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督查。对偷牧人员,按照《草原法》和《贵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惩处。建立草原禁牧与惠农政策挂钩制度。切实形成以农牧户自主禁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相继制定出台的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与管理、草原生态管护员管理、完善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等一系列办法制度,为依法治草提供了依据。
  转产转业,转型提效
  在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各类项目的同时,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精心研究“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牧民不减收”的核心问题,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后续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经营机制,打好畜牧业经济“组合拳”,发挥政策综合效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推动畜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效益。
  同时,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转移富余劳动力,鼓励农牧民群众从事二三产业,有序推进草场流转、牧繁农育、减畜转人、转产转业等生态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型,切实减轻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对草原资源的依赖和对草原生态造成的压力,提高农牧民群众非农牧收入。
开启草牧业转型升级之路
  目前,全州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做法,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但还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难度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畜牧业对草原生态资源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组织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为此,“十三五”期间,我州将立足省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快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积极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构建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走出一条独具海南特色、符合海南实际的草原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热门新闻